練習音階的三重意義


素描是一種簡潔而純粹的表達方式
是ㄧ切藝術創作的根基——畢卡索

孩子喜歡練音階嗎?

可能大多數家長會搖頭,那麼孩子為什麼不喜歡?

是因為要一直重複?還是因為枯燥?

都不是,而是他們不了解練習的意義。

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練習音階,甚至能不練就不練,能偷懶就偷懶。

以為撿了便宜,卻不知道,該還的還是要還的。

這樣的孩子,如果去參加比賽,會收到這樣的評語:「音準!音準需注意!音準請再加強。」

收到評語後,他們不服氣,說:「評審不懂我的音樂性,他們太老派了。」

寧願曲子重複 100 次,也不願意音階練 10 次。

直到成績突破不了,才問蒼天:到底是怎麼回事?

沒錯,我小的時候,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。

仗著一點點天賦,拿過一些不錯成績。

以為可以靠音樂性行走天下,直到一個階段表現上不去後,才知道,一切根源,出在沒練音階上。

我不知道,所有音樂的基礎,是音階,就像所有繪畫的基礎,是素描一樣。

那麼具體而言,練習音階的意義,到底在哪?

依序以下三點:幫助你看清音樂的方向、建立肌肉記憶,最後把音樂化繁為簡。

讓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

一、幫助你看清音樂的方向。

音樂老師常說:「音樂,要有方向性。」

這個「方向性」指的是什麼?指的是音的強弱,你只有知道音階起始音和結束音在哪,才知道它該怎麼安排大小聲。

比如下面這首——巴哈的大提琴無伴奏第三號前奏曲。


你可以從 Do 到 Do 做漸強或漸弱,但是你不會在這八個音中間,既做漸強又漸弱,因為那樣違反了自然規律。


有了方向,才有秩序。

就像素描中的線條,是由很多個點所構成,因此賦予畫面方向性。

畫家亨利.馬蒂斯,說:「線條是我思維和感受之間的橋樑,它賦予作品節奏和動感。」

二、幫助你建立肌肉記憶

音樂老師常說:「我們要建立肌肉記憶。」

這個肌肉記憶,到底記的是什麼?是音符,還是音樂?

都不是,而是音符間手指的距離。

以大提琴 4/4 尺寸為例,第一把位的每根手指頭距離,約為 3.3 公分,當你距離對了,琴才會產生最大共鳴。

就像繪畫中的透視法,只有線與線、物與物之間的距離對了,才會和諧而真實。

文藝復興三傑中的達文西,說:「透視法是繪畫中的關鍵技巧,能夠幫物藝術家表現出真實的空間。」

達文西:《最後的晚餐》

三、把音樂化繁為簡


有一次看一位大學教授排練鋼琴三重奏,觀察到他的譜非常的小,一張A4大小的紙,可以容納四面譜,也就是說,縮小了4倍。

我問教授,這樣看得清楚嗎?

他說:「我看的不是音,而是線條。」

強調物象簡化的保羅.塞尚,說:「素描,是將複雜簡化為基本的過程,是對結構與組成元素的內在理解。」

每首樂曲,說白了就是不同形式的音階組成。

只有當你摸透每個音階,才能預測到它接下來會是怎麼樣的走向,視譜才會快,才能把看似雜亂無序的音樂,化繁為簡。

塞尚:《靜物、水罐與水果》

結語:

音階就像素描,是所有音樂的基礎。

學習音階,你會獲得三重能力:

第一重:看清方向性
看清處音與音之間的關係,進而賦予方向性。猶如線條,讓作品產生節奏和動感。

第二重:音準
摸清手指間的距離,讓你的音樂更和諧。猶如繪畫的透視法,讓畫面更均衡。

第三重:化繁為簡
一首音符紛飛的音樂,看似雜亂無章,其實是由無數個不同形式音階構成,熟練音階,才能從中找到架構,化繁為簡。

練習音階是痛苦的,不過如果你找到意義,就可以既痛苦又開心地練著。

祝福大家,練琴愉快。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