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醜陋的音樂嗎?

身體上最醜陋的部分是哪裡?有人說是鼻子,有人說是腳趾,但我覺得是思維······ ——法蘭克·札帕( Frank Zappa, 1968







世界上存在著「醜陋」的音樂嗎?
對於古典音樂來說,可能很多人的第一直覺是,「優雅的」、「美麗的」、「使人享受的」,覺得悅耳且沒有任何不和諧;對另一些人來說,可能是下班後的精神糧食,一種精神慰藉。
不過,古典音樂就真的沒有吵鬧、醜陋、甚至是使人難受的嗎?


我們先聽聽下面這首曲子。(建議從頭至尾聽完才能感受其中的驚奇)




這首曲子是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( Igor Stravinsky : Les Sacre du printemps )首演於191342日的巴黎。


當天,劇院被好奇的觀眾擠滿,但沒想到的是,《春之祭》的幕才一拉開,觀眾就開始騷動,尼金斯基(編舞家)的助理說:「才剛剛開始,音樂聲就被喧鬧聲蓋過。」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受不了這些噁心的聲音,離開觀眾席,還有觀眾被抬出去,他們掙扎的踢腳。


不只《春之祭》1915年當費城交響樂團在演奏荀白克( Arnold Schoenberg )的室內交響樂( Chamber symphony )之前,樂團指揮史托科夫斯基(Leopold Stokowski )向大眾宣布:「這段樂曲太過醜惡,我得向大家說明為什麼演奏此曲。」



(荀白克:室內交響樂)


其實早在中世紀的時候,作曲家就盡量避免使用三全音(增四度),他們將其視為音樂中的魔鬼,稱之為魔鬼音程( diabolos in music ),那是因為三全音給人聽上去一種緊張的感覺,這種音程一直用來作為聽覺刺激。


不知道你們在聽《春之祭》的時候是什麼感覺,我第一次聽的時候,覺得這音樂好奇怪,相對於那些優美的古典音樂,這首好醜······,它使我有種害怕的感覺,同時也有刺激感、心跳好像也再加速,讓我聯想到非洲部落的某種神秘儀式,但,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有這種感覺。




1
詹姆斯-蘭格理論( James-Lange theory 




威廉·詹姆斯( James William )和卡爾·蘭格( Carl Lange )幾乎同時在1884年發表的文章中提到:「當我們的身體感到生理變化時( physiological experiences ),我們感受到這些變化,這就是情緒。」
也就是說,先有刺激,然後身體反應,反應後有一個感覺回饋,而,這回饋讓我們有了情緒體驗。


舉例來說,我們之所以害怕毒蛇,不是因為毒蛇使我們害怕,而是面對毒蛇時,臉部的扭曲與急促的心跳讓我們知道自己有多害怕;相反,如果察覺不到自己的生理反應,害怕程度則會降低。


還有,讓受試者咬著或含著一支筆,一段時間後他們會覺得愉悅,因為咬著的時候使人呈現一個「笑」的樣子,這理論還被用在應用治療中,如:大笑療法、舞蹈療法。


所以當初在聽《春之祭》時,是因為它讓我心跳加速、臉部扭曲,進而有害怕的感覺嗎?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產生不同反應?




2
時間會說明一切




1911年,英國作曲家查理斯·休伯特·H·帕里( C. Hubert H. Parry )發表了一篇名為「醜陋的意義」( The Meaning of Ugliness )的文章。


他舉例說,「令人不適」的大三度和大六度,「不堪入耳、堪稱謊言之父」的增四度,連續五度則醜陋之極,「任何有自尊的作曲家,如果用到這種和弦都會非常羞愧」。
他說道:「每種前衛藝術出現時,都會受到一些權威藝術機構攻擊,稱之為醜陋。不過,隨著時間的推移,只要作品中留有原創思考,那些批評終將過去。」


我第一次和第十次聽《春之祭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,越來越享受那種異國的震顫,時間也證明了一切,《春之祭》被稱為是20世紀音樂的代表作。
其實不僅是音樂,繪畫方面:梵谷的《向日葵》、莫內的《印象·日出》,也用時間證明了一切,成為經典中的經典。


的確,時間讓我慢慢理解其中的秘密,但為什麼第一次聽的時候,會聯想到非洲部落的神秘舞蹈儀式?




3
知識與閱歷決定審美




美國科學期刊網站《Nautilus》在20192月發表了一篇《What is neuroscience doing to art ? 》(神經科學對藝術做了什麼?)文章,當中提到:


我們對於一個藝術品或設計覺得美不美,取決於我們「知不知道」或「懂不懂」。
比如,知不知道這個工藝的難度?知不知道這個作者的創作理念與故事?懂不懂這件作品跟其他作品的差異?懂不懂這件藝術品之於你是什麼意義?


原來當初讓我聯想到非洲部落的舞蹈儀式,可能是之前從電視上上或書本上得來的經歷,之後隨著接觸曲目的擴展,以及了解曲子背後的故事,大概讓我越來越能欣賞裡頭的美。






小結:


上述三點,詹姆斯-蘭格理論、時間說明一切,以及知識閱歷決定審美,雖然過程不同,但,最終都是走到人腦而產生感覺,也讓我想到一句印象深刻的話:



身體上最醜陋的部分是哪裡?有人說是鼻子,有人說是腳趾,但我覺得是思維······ ——法蘭克·札帕( Frank Zappa, 1968


所以到底是那件物品、那首音樂醜陋,還是我們思想上的醜陋?
那如果,沒有人類的話,還會有所謂的「美醜」嗎?




參考資料:
蔡振家(2017)。《音樂認知心理學》。
Gretchen E. Henderson 2020)。《醜陋史:神話、畸形、怪胎秀,我們為何這樣定義美醜、製造異類?》。白鴿譯。
Kevin Berger 201902)〈 What is neuroscience doing to art ? 〉。Nautilushttp://nautil.us/issue/69/patterns/gustav-klimt-in-the-brain-lab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