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內瓦高等音樂院辦完畢業音樂會後,我就趕緊飛到聖彼得堡,即使一下飛機就被計程車司機詐騙(請參考俄羅斯驚魂記),也沒有影響我觀看四年一次的世界級大提琴大賽「柴可夫斯基大賽」( Tchaikovsky Competition )興奮心情。
相信對於每一個學大提琴的人而言,都夢想進入到這世界的頂端,和大家一較高下;在自己求學生涯即將畫下句點的時刻,我想知道這些被視為天才中的天才,到底是怎麼拉琴的。
自己從初賽觀看到複賽,除了讚嘆選手外也發現一些台面下的有趣事,下面將分選手和評審兩點介紹:
一、選手
而有兩位選手讓我非常的驚豔,分別是來自中國的Yibai Chen 和來自韓國的 Taeguk Mun。
Yibai Chen 雖然才17歲,他的音樂處理卻非常成熟,在拉柴可夫斯基的 Pezzo Capriccioso 時,他的聲音直抵我內心深處,是一種很深很溫暖的聲音,讓我不自覺地流下淚來。
如果說有些人的爆發力可以震動到你,那 Yibai 的爆發力絕對是火山爆發式的,他的音符不僅讓你震動,還能貫穿你的身體。
年輕的好處就是爆發力十足,但他的專注度似乎不及其他選手,在初賽以及決賽的最後,感覺他都差一口氣,造成蠻大的失誤,不然我覺得他應該不只第五名。
對於另一位選手 Taeguk Mun,如果說一般選手的反應能力是1的話,他大概是1.5,是別人的1.5 倍反射能力。
而這反應在他技術精準上,而且他的耳朵也跟一般人不太一樣,在複賽時,他演奏布拉姆斯第二號奏鳴曲時,因為撥弦太激動了把弦撥斷,進去後台換弦後馬上出來。
有換過弦的人都知道,剛裝好的弦是比較不穩定的,音很容易走調,他卻可以在每次樂曲中的小空擋瞬間調好,令我非常佩服。
二、評審
第一天觀看比賽時,看到這些重量級評審齊聚一堂,我心裡興奮的喊著「哇···大師!」,裡面有麥斯基、王健、堤剛、Truls Mork 、Daniel Muller-Schott 等10位大提琴界的翹楚。
日本籍堤剛應該是裡面最年長的評審,卻每次都會在比賽前15分鐘到位子上,其他則是5分鐘左右,讓我見識到一位評審應該有怎樣的敬業態度。
而我的偶像麥斯基,則做了一件讓我跌破眼鏡的事:
初賽時有一位德國選手,拉琴時嘴巴會開開的,嘴唇上翹,且頭往上揚,當他做音樂時,表情看起來有點扭曲。
當他好不容易拉完走向後台時,麥斯基竟然向其他評審模仿剛剛那位選手的嘴巴開開、微嘟的醜表情·······,瞬間大師形象在我心中破滅。
隔兩天,坐在最右邊的一位年輕評審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當一位選手在台上賣力演出時,這位評審身體慢慢垂下,最後竟然趴在桌子上,而且不止1、2分鐘······。
看到這景象,我暗自對自己發誓,以後去評審時,不管選手拉得如何,都一定要專心聽到最後,因為那不僅是對參賽者的尊重,更是對自己的負責。
總結:
在聆聽第一天的比賽時,我有了這樣的感覺,「跟他們比起來,我的大提琴程度就像嬰兒一樣的初階」,看著他們扎實的技巧、豐富的音樂性,以及驚人的體力,都讓我望塵莫及,而且重點是很多都17、18歲······。
覺得自己學琴 20 多年,好像只學到一點皮毛,也意識到,原來很多事情,我以為的不可能,在別人眼裡其實是可以辦到的,比如說:調音的速度、精準的技巧以及情感的鋪陳、渲染。
原來,人有無限可能,很多時候「限制是自己想像出來的,而這個想像限制了我們的思維」。
#同場加映:聖彼得堡:美女、建築、喝酒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