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止符是一種共享經濟


有一次去台北誠品畫廊看展,展覽主題「留白」讓我印象深刻,展出亞洲各國三十多件作品,而且因為當天人不多,讓我能夠好好在作品面前駐足、觀賞。


當我走出展覽空間時,我想,音樂上的休止符和藝術上的留白,似乎有著某種相似連結。

1

畫家趙無極說:
「留白」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佔有非常重要地位,而音樂中也有相同的東西,都是一種休息。寂靜是一種必要的東西,如果太滿的話,會像消防員一樣忙碌。音樂中的休息並非真正的休息,是滿的對立面,但同時又是必要的,是一種空的經歷、一種滋潤。

2

老子說:
一個杯子最有用的是那空的部分,手中的杯子,因為空著才能裝水。

3

很多偉大的電影有一個共同特點:開放式結局

比如:盜夢空間、禁閉島和調音師(法國微電影)。每次看完開放式結局的電影後,總會繼續思考,到底最後怎麼了?又或猜想另一個不同的結局,再問問自己「可能嗎?」
然後,回家再看看其他網友怎麼說。據說,盜夢空間的結局在網絡上能夠寫成一本書了。徬佛在電影播完的那剎那,電影未結束,之後的謾罵、支持與討論,都在重新解構、重塑電影。



約翰·凱吉(
 John Cage)驚天動地、突破傳統的音樂「四分三十三秒」(4’33”),除了休止符外,並無任何音符。演奏者上台敬禮後靜坐在台上,心中默數到433秒後結束演奏,敬禮下台。作曲家認為,世界本身就是藝術品,觀眾所發出的聲音,或是場地所發出的微噪音,都是音樂的一部分,不需刻意被解釋。


可能你會說,什麼音符都沒有的也算是作品?或許作曲家要你聽的是:「在這個作品以外,你聽到了什麼?」太多的音樂讓你聽到過多的音符、旋律和節奏,結果你沒聽到的東西更多。反而是什麼聲音都沒有的作品,你才能聽到無限可能。


總結:


趙無極說「休息並非真正的休息」、老子說「空才能裝東西」、偉大電影有「開放式結局」讓人討論延伸、凱吉想讓我們聽到「音符以外的東西」。

其實他們都在說同一件事,唯有空才能體會更多

一首曲子的音型、和弦、樂句,作曲家已經設計好會讓你產生什麼情緒,音符被設定好後,我們可能只是作曲家操縱下的產物,只有當它休息的時候,我們才能夠自由的飛揚、徘徊、起伏。

所以,或許音樂中的休止符是一種共享經濟,在聆聽的同時,其實也在創造,這一來一回,造就了我們和作曲家的專屬連結。

又或者,這也是休止符的意義,一首加上休止符的音樂,讓我們產生好多種不同的感覺,而那個特別的版本,不是停留在音樂廳裡,是在我們心中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