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與緊張相處?


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,即將上台演出了,在後台深呼吸、叫自己冷靜後,緊張的情緒依舊沒有緩解,反而腦中出現更多還沒背好的片段,以及那些技巧還沒完美的地方,甚至開始想像觀眾可能會如何批評你······


如果你問那些大師,為什麼在台上不會緊張,他們會說,其實也不是不會,就是上台多了,所以「沒那麼緊張了」。當然,如果你擁有很多上台機會,緊張或許會越來越淡,但是,身為普通人,沒有那麼多機會時,該怎麼辦?


— 01 —
緊張從何而來


首先,我們來看看人為什麼會緊張。


在幾十幾萬年前,沒有高樓大廈、沒有飛機的年代,人們需要狩獵養活自己。你想想,如果有一天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大草原,突然發現有幾十隻眼睛盯著他,他會如何反應?當然是立刻逃跑呀,所以這個基因也一直保留到了現在。

當我們上台,面對不熟悉的場地、評審和觀眾時,就如同回到那個大草原,身體會自動分泌腎上腺素,心跳加快,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危險。

所以,緊張不是一個討厭的東西,它是為了保護我們面對不熟悉環境時,有的一個自然反應。


— 02 — 
把緊張換成興奮


哈佛商學院的教授
 Alison Brooks 做過一個實驗,把一群人分成三組,分別做不同任務。第一組在卡拉 OK 上唱一首歌,第二組在鏡頭面前發表一個 2-3 分鐘的演講,第三組被要求,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個有難度的數學題。

每一組又分成三類,第一類被告知「叫自己冷靜」,第二類被告知對自己說,「我現在不是緊張,而是興奮」,第三類則是什麼都沒說,中立組。

結果發現,不管是卡拉 OK 的音準還是演講以及做數學題的表現,都是對自己說,「我現在不是緊張,而是興奮」的那組表現最佳。

Alison Brooks 說,這是因為激發一致性( Arousal Congruency )的關係。當我們心跳加快、手腳微微冒汗時,這個反應,其實跟我們非常興奮時的反應幾乎一樣,於是,當我們告訴自己,這不是緊張,其實是興奮時,你的大腦會重新解讀身體的反應。

所以,下次當你腦中不斷冒出「緊張」兩個字的時候,不如換成「我現在其實是興奮,我現在很興奮」,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等著你。


— 03 —
自己其實沒那麼重要


TED 
演講上,Linda Monson 女士的一段話很打動我。

她說,有一次獨奏會之前她非常緊張,覺得每個觀眾都準備要批評她,覺得要搞砸這場音樂會了,她在準備室焦躁萬分不知如何是好。突然,她的老師敲們進來,表情嚴肅地說:「Linda,妳知道嗎?妳很自私。妳練了那麼久的琴,彩排那麼多次,卻只想著自己會不會出錯,妳有想過作曲家嗎?妳有想樂句嗎?今天,妳只是一個媒介,音樂藉由我們甦醒,藉由我們流動起來,那是我們表演者的禮物,讓我們分享我們所愛,重點根本不是妳,而是音樂啊。

她說,這段話改變了她的一生。

所以你看,當我們把焦點放在更大的事情上時,往往能夠轉移壓力。


結語:


其實,緊張有點像
 Covid-19 ( 2019 冠狀病毒),一開始大家非常恐懼,後來隨著疫苗的研發與政府的控管,漸漸的做到與它共處。

藉由換句話說,把「緊張」換成「興奮」;以及找到一個更大的目標轉移壓力,有如打上疫苗,讓身體產生免疫力,越挫越勇。

我們不是要把「緊張」消滅,而是與它好好相處。


參考資料: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