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學大提琴(上)

 一般人在選擇入門大提琴時,可能會有這樣疑惑:


小提琴還大提琴好?

大提琴看起來好重?

大提琴只能拉伴奏?


另外,有些人覺得拉大提琴很有氣質~


到底大提琴是個怎樣的樂器?






我們來解剖一下剛剛的疑惑:



1.只能拉伴奏聲部?


基本在電視上看到大提琴,可能都是明星的演唱會上,而那時大提琴通常位居伴奏角色,為了襯托出明星的風采,所以讓你誤以為大提琴只能伴奏。


實際上,早在300年前,巴哈( J.S.Bach )已經把大提琴當作獨奏樂器來看待,並創作出人人知曉的大提琴無伴奏組曲( cello suite )。

後來首首經典問世,如德佛札克( Dvorak )、海頓( Haydn )、艾爾加(Elgar)大提琴協奏曲等,現在,以大提琴為主角(獨奏)的曲子,基本多到拉不完。




2.很重?


大提琴大概3公斤。


3公斤什麼概念?四杯大杯700cc手搖飲料加起來的重量。



還是沒有概念?那我們再來比較一下。

管弦樂團中,小號( trumpet )雖小也是3公斤,而巴松( basson )、法國號(French horn 3.5公斤重,看似體積不大,卻都比大提琴重。


所以,大提琴真的沒有你想像的重。



3·該學大提琴還是小提琴?


1)在初學時,難免拉的像鋸木頭、殺豬的聲音,而大提琴音域較低,相比小提琴,殺傷力較低。

2)大提琴在練習、演奏時,是「坐」著拉,而小提琴多數「站」著拉。

3)學小提琴的人比你想像的還多,學大提琴能讓你顯得「獨特」。






那學大提琴有什麼優缺點呢?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