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俄國到西方》——大師不為人知的一面


這本《從俄國到西方》是我的大學恩師曾素芝推薦給我的,講述烏克蘭傳奇小提琴家米爾斯坦(
Nathen Milstein 1904-1992)自己的所見所聞。

當初只看到作者跟作曲家史特拉文斯基的爭吵、與傳奇鋼琴家霍洛維茲的友情,以及海飛茲惡整大師托斯卡尼尼的故事,看完後沒留下什麼,也就漸漸淡忘。



10年後的今天,又把它拿出來重讀,發現當初小看這本書了,裡面除了大師們不為人知的惡作劇,還有作者獨到的世界觀,比如:如何看待死亡、藝術家的風格是怎麼產生的、如何面對音樂上的感性等,下面將分三篇:大師不為人知的一面、史特拉文斯基、3個觀念,分別介紹書中重點以及看完心得。





一、大師不為人知的一面



1·海飛茲惡整托斯卡尼尼


(圖片來自網路)

1939年有一場為「查山廣場音樂學院」( Chatham Square Music School )所舉辦的慈善晚會,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演出的巨星們:小提琴家海飛茲、阿多夫·布許( Adolf Busch )、奧斯卡·山姆斯基( Oskar  Shumsky )和米爾斯坦,中提琴家威廉·普林羅斯( William Primrose )以及大提琴家伊曼紐爾·費爾曼( Emmanuel Feurermann ) 和皮亞提高爾斯基。


  

這些大師們一起演奏的場合,指揮當然不能馬乎,請來音樂家眼中有著暴脾氣的大師托斯卡尼尼,演奏費迪南德·利斯( Ferdinand Rise )的常動曲( Perpetum Mobile )。



海飛茲作為頭頭,在演奏前對大家說:「我們來給大師一個驚喜,他會照常打著精確拍子,然後我們就開始漸快,看看托斯卡尼尼反應如何。」



大師穿著一身古式長外套,像學校老師一樣,走到舞台正中間。

他開始指揮,團員們則照原先計劃,越演越快,托斯卡尼尼搞不懂發生了什麼事,他氣炸了,丟下指揮棒掉頭就走。



觀眾們歡聲雷動,以為事先計劃好的,他們愛極了。

在後台的托斯卡尼尼極為憤怒,不肯出來,最後是他的女兒借了一個假鬍子、穿上大師的外衣,假扮大師出來謝幕。





2·奧爾的彈跳上課方式



傳奇小提琴教師奧爾,培育出幾乎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,如:海飛茲、米爾斯坦、艾爾曼( Mischa Elman )、津巴利斯特( Efrem Zimbalist ),但沒想到他的上課方式竟然出乎意料的奇怪。



作者米爾斯坦說,奧爾上課時是所有學生在底下排排坐,然後奧爾點名誰上來拉,很多學生為了要吸引他的注意力,會自動從椅子上跳起來,但奧爾通常都是點那些拉得好的學生。



作者說,史特拉底瓦里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手丹尼爾·卡爾畢羅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,卻沒有傑出的技巧,他就是屬於,常常來上課,卻從來沒有被奧爾點名的那位,甚至也不知道他叫什麼。



他回憶上課的這幾年,雖然愉快,卻沒有學到什麼東西,他覺得從同學那學的反而比較多。





3·克萊斯勒的魅力



對米爾斯坦來說,小提琴家克萊斯勒是他的神。

他說有一次和霍洛維茲去他的音樂會,演奏巴哈E大調協奏曲、韋奧地( Viotti )、貝多芬,結束後觀眾都離場了,他們倆卻被擊垮了,一位年長的帶位員想把他們搖起來,「音樂會結束囉,大家都走了,回家吧!」他們卻無法從椅子上起來。



但那是他巔峰時期,後來有一次作者發現,克萊斯勒在音樂會前,竟然三個月都沒練琴,並且還請他跟他的伴奏彩排,希望讓伴奏對曲子更熟悉。

那時他才知道,原來克萊斯勒痛恨排練······。



但音樂會那天,克萊斯勒的琴音還是很有魅力,他知道怎麼讓每個音說話。





小結:



那些已去世的大師,如果在教科書裡都是冰冷冷的人物,但在作者的描述下,彷彿他們在你面前跳著舞,有了溫度也變得親近許多。



奧爾透過他獨特的魅力,吸引到這些優秀的學生,讓他們互相觀摩、切磋、默默領會其他人的厲害之處,用作者的話說,就是沒教什麼,就造就這些偉大的二十世紀小提琴家。



克萊斯勒的默默領會,則是在掌控琴音方面,克萊斯勒的夫人老是說:「他沒有海飛茲的技巧,但他知道怎麼演奏。」



讓我想到,在《新學習時代》這本書裡說到的,「天賦是學生『默默領會』的程度。

或許這些大師,就是因為他們都浸泡在同時代最優秀的人群裡,讓他們越來越優秀,也就是所謂「環境」帶來力量吧。

所以,讓自己浸泡在一個優秀的環境裡,是成長的捷徑~~~



下一篇:史特拉文斯基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