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部落格一週年之際,想對「古典音樂轉個彎」說聲——生日快樂!
謝謝你陪伴大家走過了一年,特別是艱難的 2020 年,謝謝有你。
生日快樂對每個年紀的朋友有著不同意義,小孩可能特別期待,因為有蛋糕禮物,成人可能不一定想面對,因為代表又老了一歲,不過同樣的是,大家都吟唱同一首「生日快樂歌」。
不知道你有沒有好奇過,這首人人都會唱的生日快樂歌從何而來?
生日快樂歌由來
《生日快樂歌》是由兩位美國人希爾姊妹(Patty Smith Hill 和 Mildred J. Hill)於 1893 年在美國路易斯維爾的學校任教的時候寫成的,並配上簡單的旋律。
這首歌的歌詞本來是用於課堂問候,題為《大家早安》(Good Morning to All)。
希爾家族將這首歌放在《幼稚園的歌曲故事》一書中,並將版權讓給桑米公司(Summy Co.)。(維基百科)
《大家早安》的歌詞如下:
Good morning to you, Good morning to you, Good morning, dear children, Good morning to all.
(祝你早安,祝你早安,祝你早安,親愛的孩子們,祝大家早安。)
她們希望通過這首歌,增加小朋友們互相問候的社交能力。
到了1912年,她們保留旋律,把歌詞替換成《生日快樂歌》,也就是現在每個人都會唱的版本。而直到1930年,這首歌才真正開始流行起來。
那除了希爾姐妹的原版,還有沒有其他值得聽的生日快樂歌呢?
兩個酷炫的生日快樂歌變奏曲
第一個版本是由鋼琴演奏,藉由模仿五位作曲家的風格改編成變奏曲,順序分別是巴哈、莫札特、蕭邦、舒曼,以及布拉姆斯,讓原本簡單的「生日快樂歌」充滿各種趣意盎然。
可以想像變奏曲是一個時裝秀,同一個模特兒換上不同服裝,造就不同風格,雖然是同一個人走出來,卻讓你有耳目一新的視覺饗宴。
第二個版本呢,是2004年享譽國際的瑞士「維爾比亞音樂節」( Verbier Festival&Academy )~
該年是音樂節創辦人「馬丁-安格斯壯」( Martin T. Son Engström )的50歲生日,裡面都是當今最富盛名的弦樂大師,有小提琴家雷賓( V. Repin )、克雷默( G. Kremer )、張莎拉( Sarah Chang)、卡普松( R. Capuçon ) ,中提琴家今井信子( Nobuko Imai )、許密特( Y. Bashmet ),大提琴家麥斯基( M. Maisky )和低音大提琴家桑德斯( P. De Los Santos ) 。
第二個版本呢,是2004年享譽國際的瑞士「維爾比亞音樂節」( Verbier Festival&Academy )~
該年是音樂節創辦人「馬丁-安格斯壯」( Martin T. Son Engström )的50歲生日,裡面都是當今最富盛名的弦樂大師,有小提琴家雷賓( V. Repin )、克雷默( G. Kremer )、張莎拉( Sarah Chang)、卡普松( R. Capuçon ) ,中提琴家今井信子( Nobuko Imai )、許密特( Y. Bashmet ),大提琴家麥斯基( M. Maisky )和低音大提琴家桑德斯( P. De Los Santos ) 。
看似簡單的曲子裡,你能夠感受大師們的一個眼神、一個呼吸、一個動作,都在品味音符。
總結:
《生日快樂歌》由希爾姐妹於 1893 年創作的,一開始提名為《大家早安》,目的是為了在課堂上增加小孩互動社交的能力,直到 1912 才變為今天大家口中的生日快樂歌。
因為生日快樂歌的流行,作曲家們為它做上許多改編,用不同作曲家風格營造出不同的趣味、感官世界。
不知道你每年快要生日的時候,是期待?還是緊張呢?
你期待給長一歲的自己哪些允諾呢?
總結:
《生日快樂歌》由希爾姐妹於 1893 年創作的,一開始提名為《大家早安》,目的是為了在課堂上增加小孩互動社交的能力,直到 1912 才變為今天大家口中的生日快樂歌。
因為生日快樂歌的流行,作曲家們為它做上許多改編,用不同作曲家風格營造出不同的趣味、感官世界。
不知道你每年快要生日的時候,是期待?還是緊張呢?
你期待給長一歲的自己哪些允諾呢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