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札特只是一位幸運的普通人

成功=出身+運氣+努力
——經濟學家富蘭克·奈特( Frank Knight )


一提到莫札特( Wolfgang Amadeus Mozart, 1756-1791 )
這位奧地利作曲家,你會想到什麼?

可能閃過電影《阿瑪迪斯》裡,他瘋癲、玩世不恭的形象;又或朦朧地知道他是一位神童、天才,好像幾歲開始彈琴,接著作曲寫出第一部交響曲,但實際是幾歲還真搞不清楚,總之是很小的時候。

或是,除了海頓、貝多芬之外,同時期的作曲家好像就想不到其他人;又或,他好像擁有一個開掛的人生,不需努力,就能夠創造出那些最動人的曲子。

但,真的是這樣嗎?

在我看來,他只是一位有著絕佳出身、生逢時代,以及適當努力的「幸運普通人」。


—1— 
莫札特的出身

( Leopold Mozart )

提到莫札特的出身,不得不提的,是莫札特的爸爸李奧帕德·莫札特(
 Leopold Mozart 1719-1787 ),著名作曲家及小提琴教師。

很多人認為,因為父親的過度管教,導致父子關係最後破裂。以至於爸爸離世時,莫札特都沒有去參加他的喪禮。

但是,或許正因為有他,才有今天的莫札特。

李奧帕德在 1756 年出版了一本《小提琴之根本探索》( Versuch einer gründlichen Violinschule ),講述小提琴的演奏技術與演變。

這本首次將小提琴教學法出版的書,當時評價如何?

音樂記者 James Reel 說:「是巨大且長期成功的,不僅被翻譯成荷蘭文及法文,而且在他們第一次巡迴演出後,幾乎銷售一空。」(原文

不只在當時,這本書到現在都還在賣。今年 8 月,台灣鋼琴家葉綠娜剛剛重新翻譯此書,可以想見,這本書對後世的影響力。

所以,我們能夠看到,因為李奧帕德在音樂領域紮得如此之深,才有辦法洞察到莫札特的未來可能飛的多高;因為李奧帕德幾乎是當時最好的教師,才有辦法系統的訓練小莫札特。


—2—
一個重大的抉擇


再來,當父親發現莫札特的才華時,選擇帶著他到歐洲巡演。


巡演在現今聽起來沒什麼,但在那個沒有飛機火車的年代,是一個艱難的決定。那時候唯一的交通工具——搭馬車,是一件昂貴、費時,且可能致命的事。

18 世紀,搭馬車 100 公里,大概需要工人一個多月的薪資,更別說城市到城市上千公里,那費用高得嚇人。

那時候的音樂家不像今天,主要收入來自貴族打賞。李奧帕德如果沒有前瞻性,會願意花這個錢嗎?

農業經濟學家亞瑟·楊格( Arthur Young, 1741-1820 )說:「搭馬車是可憐的、瘋狂的、顛頗和骯髒的。」

那時候搭馬車到其他城市,近的需要一個禮拜,遠的兩個禮拜都有。你想像一下,如果兩個禮拜都生活在一個狹小骯髒空間,會發生什麼事?

1765 年的一封信描寫了這樣的情況。

那年莫札特在荷蘭患了非常嚴重的傷寒,李奧帕德描述到:「接下來的一個月,他變得非常淒慘。不僅面目全非,而且嘴唇變得又黑又硬。兩個月後他才能夠下床行走。」(原文

即使知道巡演可能丟了命,李奧帕德也要帶著兒子去巡演。也因為這樣,莫札特才認識了約翰·克里斯提安·巴哈( Johann Christian Bach, 1735-1782 )和馬蒂尼(Giovanni Battista Martini, 1706-1784 ),這些當時最優秀的作曲家,並為將來的創作打下最好的基礎。


—3—
時代的寵兒


克里斯提安·巴哈、馬蒂尼和莫札特一樣,都是古典時期(約
 1750-1820 )的作曲家。

說到這,想先暫停一下問你一個問題。除了上述 3 位,古典時期作曲家你還有想到誰?

你可能說:海頓、貝多芬。那再來呢?可能就沒人了。

為什麼我們只記得這幾位,是因為他們真的優於同時期的作曲家?

或許是,但我覺得更可能的原因,是他們流傳下更多的故事。

你可能記得海頓《驚愕》交響曲的故事;你可能記得貝多芬耳聾,卻不屈服於命運的故事;你可能記得,莫札特很小就會演奏很多樂器的事。

但他們曲子,聽過卻未必記得,為什麼?因為故事好記呀,人們天生就喜歡聽故事,故事有轉折起伏,使人印象深刻。

因為深刻更便於讓人們講述、傳播使他們被一代一代流傳下來。

說到這,可能有人提出質疑,難道莫札特的成功跟他的努力一點關係都沒有?


—4—
莫札特的努力

(小莫札特與爸爸)

我們對於神童的直覺,往往是不用努力,靈感就會不斷湧進;或是,不需努力,就彈得一手好琴。


不過,要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,歷史已經告訴我們,需要大量的練習。

在《天才的奧秘》一書中,作者侯威( Micheal Howe )說:「莫札特在六歲之前,父親已經指導他超過 3500 小時。

莫札特自己也曾說過:「我每天練習 8 小時,人們卻用天才二字概括我全部的努力。」

莫札特在別人還沒看到他之前,早已花了大量的汗水及努力。


最後的話


我們常說,一個人的高度取決於他的見識


如果莫札特的爸爸不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,大概沒有辦法準確洞察到莫札特的天份。

如果莫札特的爸爸沒有帶他去歐洲巡演,大概不會遇到當時最優秀的作曲家。

如果沒有遇到最優秀的作曲家,大概無法激發他最強大的靈感。

莫札特的出身,可以說是擁有當時最好的資源,加上他短暫而輝煌的人生,讓後人們便於傳頌。

蔡康永曾說:「藝術的價值都是人們賦與的。」也就是說,誰的故事越多就越有價值。

莫札特流星般的人生,讓後人有了題材,加上他的努力,使他成為時代的幸運兒。

經濟學家富蘭克·奈特說:「成功=出身+運氣+努力。而努力是那個最不重要的。」

或許,莫札特不是所謂的天才,而是一位「幸運的普通人」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