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布拉姆斯的作品裡,我們能夠聽到奔放的自由、自省的孤獨。
即使被後人景仰,我們回看布拉姆斯人生片段的時候,還是不禁提出一些疑問。
比如,明明有機會成婚,卻終生未婚;對於創作,不惜花費 21 年的時間在一首曲子上,就為了達到完美;面對當時主張華麗音色、誇張敘述的音樂主流「新德意志派」,布拉姆斯選擇往反方向走,發揚古典主義。
是什麼樣的堅持讓他做出這些抉擇?
或許可以從他小時候在低級酒吧彈琴,妓女們逗弄他的經歷說起。
~01~
親吻,愛撫,使我興奮
布拉姆斯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,小時候的他,常常需要到酒吧彈琴貼補家用。
然而,那不是一般朋友輕鬆聊聊天的地方,是一間充滿限制級畫面的酒吧。
布拉姆斯的朋友 Max Friedlaender ,回憶 1880 年參加布拉姆斯生日派對的場景:
「幾杯香檳下肚後,話題轉到一位大家都尊敬的女性身上。布拉姆斯立刻發表長篇大論抨擊這位女性,最後甚至連其他女士也一併批評······
送布拉姆斯回家的過程中,布拉姆斯咆哮:『每當那些水手,連續好幾個月在外,終於上岸後,他們像野獸般的開始尋找女人······
這些半裸的女人,使男人更加瘋狂······ 常常把我放在他們大腿之間,親吻我、愛撫我,使我興奮······ 這是我對女人的第一印象。你期待一個這樣的人,像你一樣尊重女性?』」(原文資料)
那些大人們不知道的是,他們的狂歡、縱慾和玩笑,已經在布拉姆斯年幼的心中劃出一道傷口。
因為這樣的經歷,有很多的學者認為,布拉姆斯是厭惡女性的。
可能有人說,不對呀,他不是暗戀師母克拉拉( Clara Schumann )?
沒錯。布拉姆斯雖然沒有當面跟克拉拉告白,卻在信中向好友姚阿幸( Joseph Joachim )說:「我愛上她,並完全被她迷住了。」( I love her and am under her spell )不過至始至終,他們們都保持純粹、亦師亦友的關係。
除了克拉拉,在 1857 年的時候,布拉姆斯還認識了一位黑髮美女歌唱家愛嘉特(Agathe von Siebold ),情書傳了一年後,布拉姆斯決定向愛嘉特求婚,據說連訂婚戒指都準備好了。
但人生總不會一帆風順。那時,布拉姆斯去萊比錫表演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,彈完後,觀眾反應一片沈默,接著零碎的鼓掌聲,最後噓聲大起。評論家說:「平庸且恐怖的作品。」
布拉姆斯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,立刻寫信給愛嘉特,說:「我愛妳,我一定要再看到妳。但是這些束縛,我實在無法······。」接著取消與她的婚約。
說到這,你肯定要說了,就因為曲子發表失敗,就斷送自己的婚姻?
~03~
完美主義者布拉姆斯
前面說到,對師母克拉拉的愛,因為求而不得,最終把愛幻化為音符,成為埋藏在樂譜裡的我願意。
他把所有的心力拿去雕琢音樂,甚至到有點潔癖的地步。什麼意思呢?
他燒掉了他 19 歲之前的所有作品。因為對他來說,那些都不算是作品。
完美主義,用今天話來說,就是有點拖延症。我們能夠從布拉姆斯創作一首曲子所需要的時間看出來。
C 小調鋼琴四重奏,花了 20 年的時間完成。第一號交響曲更長,花了 21 年。
這時候有人跳出來,說:「你的作品太匠氣了,沒有那種莫札特式的天才之筆。」
羞澀的布拉姆斯也不回嘴,而是用他的作品說話。
那個年代,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像一座高山一樣擋在那。世人認為交響曲已經死亡,發展到了巔峰,無法再創新。
~04~
孤獨的道路
布拉姆斯,從小生性拘謹,為人保守,這也反映在他的創作上。
那時候,主流的音樂界,以李斯特、華格納為首。他們主張華麗音色、誇張的敘述風格。
而布拉姆斯卻選擇發揚嚴謹、理性客觀的古典主義,一條注定孤獨的道路。他認為,只有學習過去,才能開拓未來。
這時候,你可能會說,不對。他被稱為「古典主義」最後一人,不也還是終結了這條路嗎?
不會的。後世的音樂大師,如德佛札克、艾爾加、史特拉文斯基都受到他的影響。甚至是 20 世紀前衛大師荀貝格( Arnold Schoenberg ),也在 1947 年,寫了一篇文章「音樂先鋒布拉姆斯」( Brahms the Progressive )來表達對他的影響。
在孤獨的道路上,布拉姆斯的自由千古流傳。
結語:
小時候被妓女挑逗的經歷所劃出的傷口,在布拉姆斯人生的最後,似乎都沒有癒合。
一方面他想要把情感寄託在女性身上,但又怕結婚後失去自由;而自由,又是他創作時,不可或缺的東西。
最後,他選擇在創作上繼續深挖,把一切灌注到音樂之中。
即使面對當時的主流「新德意志派」,他也無所畏懼,選擇一條少有人走的路。
而這首,第三號交響曲第三樂章,道出了他的心聲:「我要自由,我要孤獨。」
( Brahms : Symphony No.3 )
#你可能想看:
留言
張貼留言